高占冬,一个来自河南周口的地道北方人,在2014年博士毕业后,响应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带着爱人来到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贵州省,欲在喀斯特连片区发挥专长,实现自我价值。现为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在贵州科学院院属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工作10多年来,高占冬在思想上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连续两届担任所在党支部纪检委员,获2016-2018年度贵州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17-2019年度贵州省直机关“最美事业家庭”、2019年度中共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省直机关“崇尚学习、品德高尚”文明标兵等荣誉。
高占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建立了地学显微观察实验室,协助单位逐步完善地学学科结构及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科研方面,主持完成洞穴沉积物古气候响应相关科研项目2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以及“洞穴康养”相关省部级课题3项,提供洞穴探测评价技术服务10余次,助力绥阳双河洞成为世界第四长洞,为洞穴工程中心成果应用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范例和科技支撑。
扎根贵州十年,他从一名青年博士成长为喀斯特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不仅在科研上取得扎实成果,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建实验室、做科普、服务地方发展。对他而言,贵州早已是第二故乡,喀斯特地貌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承载着他和团队的科研理想。
科研工作之外,热心科普,主持申报并获得授牌贵州省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贵阳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高坡龙打岩山地研学创新基地,主持2023年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编制科普折页6种、科普展板10份、科普小册子2种,涵盖喀斯特地貌、洞穴演化、洞穴生物、洞穴探险和救援、古生物、洞穴勘测装备等内容,累计组织开展喀斯特地质科普活动7次,现场服务学生和社区民众超700人,受到中小学生的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