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盘高速四标段陡峭的边坡上,92个银灰色的圆柱形设备正静静深埋于地下,如同忠诚的“安全哨兵”,24小时不间断地捕捉着土壤和岩层的细微移动。它们是由贵州科学院院属贵州省电子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发的高精度传感设备,能够敏锐捕捉0.005°的倾斜变化,相当于毫米级的位移响应,真正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早感知、早预警”,为重大工程装上“智能感知神经”。
“安盘高速四标段边坡健康监测项目”工程化应用图片
据了解,这款设备采用高灵敏度MEMS传感元件,外壳采用航空级铝合金,内部通过特殊灌胶工艺实现全面防护,即使在地下水位以下也能稳定工作。
面对深部位移监测中长期存在的功耗高、安装难、可靠性低等行业痛点,研发团队实现了三项核心突破:一是通过软硬件协同降低功耗,大幅延长设备续航;二是创新柔性抗拉连接设计,使设备可在180°弯曲范围内保持信号畅通,极大提升了部署灵活性;三是提出“防卡滞-防松脱”双模态控制策略,保障设备在复杂地质下的长期稳定性。
全向位移计可应用于高速公路、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等领域,目前,全向位移计已成功应用于高速公路边坡提供实时监测保障,可有效预防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不仅保护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更守护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贵州省电子工业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和升级全向位移监测系统,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提升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智慧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