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科新闻
两会现场速递|苏维词代表:推动科普阵地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字号:[ ]  [关闭]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和全省科普能力提升。”省人大代表、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维词说,要大力推动全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改造),以科学素质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苏维词说,近年来,贵州积极挖掘特色资源,利用在动植物、民族文化等领域积累的资源及科研优势,建成一批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科普基地,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科普优势,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全省各科普基地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科普活动周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普基地的教育功能,实现基地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科普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促进全省科普水平逐年提升。

“但也要看到,部分科普基地的公益性体现不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科普能力亟待加强。”苏维词说,如作为全省重要科普基地的贵州省植物园在建园时曾是全国八大植物园之一,由于多种原因,园区可进行科普教育的相关场所逐年减少,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次数呈下降趋势。

同时,全省科普专业人才欠缺,大多数科普教育基地没有设置专门的科普工作人员,讲解员、宣教员等相关科普岗位人员大多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存在“会搞科研的人不会讲,会讲的人不会搞科研”的情况。

不仅如此,通过走访、调研,苏维词还发现,科普教育基地普遍存在科普活动途径不多、形式单一的特点。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尤为明显。部分科普教育基地主题策划能力不强,同一主题沿用多年,相关科普活动一成不变;部分科普教育基地习惯于开展宣讲式、观看式活动,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普活动开展不多。”苏维词表示,随着社会公众对科普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和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基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苏维词建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健全科普体系和提高公众参与度。他说,要结合创建贵州国家植物园候选园工作,搞好顶层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改造)专类园、重点实验室、标本馆、科普馆、温室群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改变园区园貌,打造具有贵州区域植物特色的景观,并进一步加大植物科普宣教力度,切实增强贵州省植物园等重要科普基地的接待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益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他认为,要有计划培养一批科普创作人才队伍,设置专项人才经费,配备相关学科性强、专业性强的科普人员,改变目前仅靠兼职人员抓科普的情况。同时,根据基地的属性,聘任业内专家担任基地顾问,指导和参与基地的日常科普工作开展;聘请业内专家、优秀科普教育基地辅导员到基地讲学、授课,不断开拓科普教育人员视野和知识技能。

此外,苏维词建议,要不断提高科普创新能力,丰富科普业态。他说,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重要性的认识,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纳入科普工作和创新性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常态化开展群众科普需求调查,在掌握需求情况的基础上,指导科普教育基地探索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传播方式与载体,丰富科普业态;要鼓励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系列创新活动,并设置专项创新创优资金,激励各科普教育基地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