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抓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推进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携手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胡瑾,党委委员、副所长刘曼,副所长向准和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第一、二党支部党员赴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机关党支部、务川管理站党支部以及务川县红丝乡上坝村总支委员会联合开展支部活动,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区现代化”为主题,深入保护区腹地调研黑叶猴保护、五倍子+中蜂、碳储量与碳汇、社区产业发展、林区资源管理等情况。
调研组一行分别到保护区凉桥管理站、沿河县黄土镇沙坪村、务川县红丝乡上坝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一线。在中蜂养殖现场,针对群众提出的蜂种鉴选、蜜源植物资源配置等问题,蜜蜂研究团队现场把脉问诊。
在学习交流座谈中,麻阳河国家级保护区副局长唐晓宇向大家介绍了保护区总体情况,提出了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表达了与生物所围绕黑叶猴保护、林下经济、蜜蜂养殖、种质资源培育、开展保护区科考合作的愿望。红丝乡党委书记徐武金向大家介绍了红丝乡产业发展现状,同时针对中锋养殖、淫羊藿、大脚菇、油茶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希望相关专家答疑解惑,并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一些好意见建议。刘曼对中锋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并建议红丝乡党委政府加强与保护区的合作,对蜂蜜进行产品认证,充分挖掘其功能,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红丝乡蜂蜜品牌,为当地居民增收。向准对淫羊藿、大脚菇产业发展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建议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发展“院坝经济”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胡瑾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技合作,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充分利用保护区生态资源优势和发挥科技团队的技术力量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索“科技创新+森林生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新模式,切实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上展现新作为。上坝村党总支书记李小平就本村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发言。
通过本次党建联谊活动,不仅推动了科研院所与自然保护区、村级基层党组织的紧密融合,更为下一步开展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保护区绿色发展,让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搭起了“桥梁纽带”。
来源: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文图:康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