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能力
苔藓植物“小身材”助力我省“大生态”“大产业”发展
  字号:[ ]  [关闭]

苔藓植物,作为地球上最早期的陆生植物之一,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耐干旱、耐高温以及“干而不死、遇水则生”的神奇生命力),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是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贵州科学院省植物园科研团队揭示了苔藓通过改变岩石表面微环境、增加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等机制,显著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生态正向演替;在固碳增汇方面,苔藓的固碳能力尤为突出,其中泥炭藓的固碳量更是占到了北半球泥炭沼泽固碳总量的50%,成为重要的陆地碳汇;在环境治理方面,泥炭藓对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实验表明,在污水治理前端湿地中加入泥炭藓,能显著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率。

泥炭藓资源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泥炭藓以其卓越的吸水保湿性(可达自身体重25-90倍)、透气和抑菌性,成为高档花卉栽培不可或缺的优质基质,还可用于开发高级抑菌纤维材料。此外,泥炭藓还含有泥炭酚、丁香醛等萜类、酚类、淄族类多种化合物,是生物医药的潜在资源库。因其适宜在低产“冷锈田”生长,我省在独山、都匀等10余个县市规模化发展泥炭藓种植。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超10万亩,亩产干品800—1100斤,年产值超20亿元,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苔藓植物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下一步,建议全省持续深化苔藓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其在石漠化治理、湿地修复等领域的科研支撑与应用推广;规范泥炭藓种植、加工与销售,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拓展苔藓在生物医药、环保材料等绿色产业中的应用潜力,让“小苔藓”为筑牢生态屏障、壮大绿色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