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作为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区域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岩溶洞穴资源。这些地下奇观不仅是珍贵的地质遗产和生态屏障,更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试验场。
道真县珍珠洞
(图片来源: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揭宇)
作为传统洞穴观光的典型代表,织金洞、龙宫、九龙洞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今年夏天继续实力“圈粉”。比如织金洞,7月单月接待游客39万人次,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168%。8月份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近20000人次,同比增长约12%。
贵州织金洞“银雨树”获15亿元创新保险护航
贵州洞穴的开发,已超越了传统观光体验,初步形成洞穴旅游、体育、文化、科研、康养、洞藏、洞穴民宿等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贵州平塘县,天然洞穴变身为现代化种植园和酒窖,长出肥美的“洞穴香菇”,藏着醇香的“洞藏酒”。平塘县大塘镇引进公司规模发展山洞平菇种植,全镇平菇种植面积有12000平方米,年产量1200吨,产值在840万元左右,能够带动全镇周边300余人就业。在平塘县大塘镇,洞藏泡糟酒是洞穴产业的另一个生动实践。大塘的洞藏泡糟酒年产量50多吨,在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平台均有销售,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平塘县大塘镇洞穴平菇种植基地
平塘县大塘镇洞藏泡糟酒
在铜仁的沿河县和毕节的纳雍县,自带中央空调的洞穴成为了专业篮球场,吸引着全国的篮球爱好者前来一决高下。“洞篮”不仅是引流的贵州新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聚宝盆”。纳雍县猪场乡新春村的溶洞篮球场,举办一场篮球比赛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带动村里26家经营户实现营收20多万元。
纳雍县猪场乡新春村溶洞篮球场
在绥阳县红果树景区,“洞穴火锅”今年夏天,天天爆满,上千人一起在洞里吃火锅也感觉不到一丝热气。
红果树景区“千人洞穴火锅宴”
同样在红果树景区的洞穴内,负氧离子瞬间值能达到40万个/m3的环境,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养身”。
红果树景区洞穴吸引游客前来锻炼养身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曾联合医院在红果树景区的洞穴内做过实验,让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每天在洞穴内待上8个小时,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情况有明显好转。
“贵州的洞穴发展康养产业是很有潜力的,我们为此专门开发了一款类似于太空舱的洞穴康养系统,是一套呼吸与身体分离的设计,让体验者可以充分享受洞穴内的高负离子环境,同时又不受洞内潮湿环境的负面影响。”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吴克华说。
一种喀斯特洞穴养疗型深度睡眠系统及养疗空间获国家发明专利
贵州95%的县市区均有溶洞分布,贵州的洞穴究竟有多大的利用空间?据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苏维词介绍,根据2016年完成《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贵州科学院山地所、贵州省洞穴协会等单位多年的探测数据显示,洞穴数量已接近9000个,是名副其实的“洞穴王国”。最近几年随着全省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推进,2024年底发现全省各类岩溶洞穴洞口数25557个,今年进一步增加为 4.28 万个,未来洞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潜力。
高坡打龙洞“化石长廊”吸引众多研学团队前来观摩学习
双河洞溶洞音乐会
苏维词表示,除了目前比较成熟的洞穴观光旅游,和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洞穴研学、洞穴探险和洞穴贮藏等业态之外,在未来可能会形成以洞穴康养、洞穴保鲜、洞穴仓储、封闭环境训练场、影视与创意场、国防战备基地、洞穴墓地等方向的多元开发利用体系。
附件:文末彩蛋部分1.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