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活动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派员参加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调查暨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研讨会
  字号:[ ]  [关闭]

12月18日至21日,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组学重点实验室、CAAS-CIAT可持续农业联合实验室等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调查暨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会议有来自国外以及国内知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60余人参加。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邓春英副研究员参加会议。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微生物资源调查暨未/难培养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研讨会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以“培育微生物资源新质生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为主题,围绕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进行了热烈交流,详细展示了在生物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核心菌群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场景等。

会议着力强化跨界合作、区域协作和创新引领,邀请了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院士、教授作专题报告,为推动生物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邓子新院士以“生物合成科技的颠覆性——以维生素E和番茄红素的创新合成为列”为题进行报告,阐述了工程菌改造等生物技术在萜类大健康产品生物合成突破上的关键作用,通过这种维生素E先进生产线重塑产业和市场格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林敏教授等专家学者还展示了微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在资源多样性挖掘,发酵臭气排放、医药健康、农业循环、CO2固定技术、人工叶绿体等领域的理论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

邓春英在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对于开阔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启发研究思路、形成系统研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研究所将立足贵州省独特的微生物资源,聚焦“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建设过程中诸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需求,着力通过基因编辑、生物合成等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生力军团队作战优势,加快拓展微生物固碳、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健康食品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赛道,努力在微生物资源深度挖掘、微生物制造与合成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