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平塘喀斯特峰丛洼地关键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平塘站)的科学观测与研究工作,2024年4月中旬,贵州科学院山地所生态团队赴坝王河流域开展考察。坝王河是红水河的二级支流,其流域是平塘站的核心研究区,覆盖了FAST核心区、中间区及部分边远区。
图为坝王河流域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科考组通过实地调研和低空无人机遥感手段精准确认了坝王河源头位置在花溪高坡乡批林村,出口在罗甸县蚂蚁寨汇入蒙江。河流经过两次地表(河)-地下(河)转换过程,考察组根据流域的地形地貌和相关资料推测在平塘县公峨村进入地下,从红旗村燕子洞流出地表;第二次在平塘县塘河村进入地下,从罗甸县大小井流出地表。坝王河全长约139.31km,其中地表河长约117.92km,地下河长约21.39km。地表-地下转换均在FAST宁静区范围内,该地区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发育广泛。整个流域的地貌类型从北向南依次为喀斯特构造台地-峰丛洼地(浅洼)-溶丘中低山。根据进入地下和流出地表的水量大小差异,科考组推测坝王河进入地下后可能有其他地下河(支流)汇入。此外,坝王河流域曾经(2011年之前)石漠化严重,通过此次考察发现,流域内石漠化仅有零星分布,尤其是FAST保护区范围,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图为坝王河地表-地下转换的出入水点
通过本次科考,掌握了平塘站核心研究区的地貌特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种类,明确了坝王河流域内地表-地下转换的入水点和出水点,为后续的流域物质循环、坝王河联通实验以及地下水文过程的观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来源: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喀斯特研究中心;
图片:张孙健,曹洋;文字:曹洋
三审:贺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