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黔程新动能 | 百年米酒技艺邂逅数字智造 贵州科学院建成特色米酒智能酿造中试平台
  字号:[ ]  [关闭]

昔日依赖老师傅口传心授的米酒酿造工艺,如今在贵州迎来了科技革新。由贵州科学院院属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轻工所)建设的贵州特色米酒智能酿造中试平台已正式通过验收,这项米酒智能酿造技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传统米酒产业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我们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根本转变。”省轻工所专业技术人员陈晨介绍,该平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与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对米酒酿造从原料处理、糖化、发酵到灭菌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酿造模式。

贵州作为米酒生产大省,2020年从事米酒相关企业达1500余家,位列全国第四。然而,产业长期面临着发展困境。多以农家自制、小作坊式生产为主,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据了解,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还查询不到关于米酒的国家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这导致产品品质差异大、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米酒智能酿造装置

面对这些挑战,省轻工所研究团队自2021年启动平台建设,于2023年攻克关键技术,今年顺利通过验收。该平台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并精准调控温度、湿度、pH值及糖化发酵进程,利用酿造模型动态优化工艺参数,确保米酒风味物质高效生成与品质稳定。与传统工艺相比,智能酿造展现出显著优势:全密闭式酿造避免与空气中粉尘接触,有效减少污染;同时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出酒率及产品稳定性,使米酒口感更加饱满、香气更加协调舒适。

目前,该所已在贵阳市乌当区食品工业园区建成贵州特色米酒智能酿造中试平台。该平台已服务企业3家,带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更推动整个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深度契合国家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行动的相关政策要求。

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收集米酒蒸煮、糖化、发酵等工艺参数数据,持续优化智能酿造系统,并利用该平台开发不同风味的米酒产品。同时,团队还将深化微生物菌群研究,实现发酵过程的精准预测与控制,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应用。这项创新技术将为贵州米酒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让传统酿造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