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1月17日,贵州省植物园工程师王陈带领贵州大学林学院10余名学生在寒假社会实践期间走进贵州省植物园,围绕“香榧特色经济林木培育与管护”主题开展实地学习。王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香榧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及管护要点,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间科普课”。
在植物园香榧种植示范区内,王陈以香榧树为实例,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这一珍贵经济树种的特性。她提到,香榧作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喜温暖湿润、光照适中的山地气候,且需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贵州山区海拔、气候与香榧原生环境高度契合,但科学管护仍是产业化的关键。”王陈结合贵州地理条件,重点讲解了幼苗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人工授粉等关键技术,并现场示范了香榧枝条修剪技巧。同学们边听讲解边记录,不时提问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实践的最后,王陈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务川县大漆村2024年最新炒制的香榧坚果品尝,带学生们体会了宋人何坦的“一尝香榧,十年不忘”的珍肴。
贵州省植物园作为省内重要的林业科研与科普基地,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此次活动中,王陈工程师还向学生们展示了植物园在香榧良种选育、生态栽培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次寒假社会实践通过沉浸式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助力贵州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