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的建设
回望铁血征程 凝聚奋进力量 勇担科研重任——贵州科学院直属机关第五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字号:[ ]  [关闭]

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担当,凝聚科研攻坚合力,10月31日下午,院直属机关第五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发展对象集中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开展“回望铁血征程 凝聚奋进力量 勇担科研重任”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观影活动是一场立体生动的“电影党课”。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边谈边打”的关键历史阶段,通过谈判桌上的智慧博弈与上甘岭战役的浴血奋战等场景,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深刻揭示了“和平是打出来的”这一历史真理。观影过程中,全体党员神情庄重,被志愿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英雄壮举深深震撼。

观影结束后,党支部组织开展交流研讨。全体同志深受影片感染,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真情抒发对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敬意,言辞恳切、感人至深。通过此次交流,支部同志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担当。

支部党员领导干部,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覃:观看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后,有三点感受:一是震撼。触动我最震撼的画面是三次出现了精心铺就的和平鸽,象征着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热望和捍卫和平的决心。二是致敬。影片展现的那段峥嵘岁月中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英雄,特别是上甘岭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再现于荧幕时 ,再次点燃了我心中对“最可爱的人”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三是传承。无数感动的瞬间,传承了抗美援朝精神,那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激励前行。我们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

支部党员领导干部,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振:看完《志愿军3》,再看到那则“为统一,是否愿上战场”的街头采访,两种不同时空下的声音,在我心中汇聚成同一种震撼。这跨越七十多年的问答,仿佛一次民族精神的隔空回响,清晰地揭示了一种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传承——那份为了家国大义,不惜牺牲、不畏生死的浩然正气。从银幕上的英雄,到街头平凡的你我,这份精神的传承,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不倒的密码。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在于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先进,更在于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是否有无数普通人,能如他们的先辈一样,毅然喊出那句:“我愿意!”这,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也最值得敬畏的传承。

党支部书记王赟:作为一名服务科研工作的干部,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于我而言不仅是生活的馈赠,更是必须扛起的“使命接力棒”。志愿军在战场上要“啃硬骨头”,我们在科研领域同样要面对“卡脖子”难题,面对高端仪器,我们的“战场”就是实验室,我们的“武器”就是知识与坚持。就像志愿军为了战略目标不惜牺牲小我,舍小家而顾大家,面对科研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我们也该增强“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的创新意识,无私奉献、担当作为,哪怕面对无数次失败,也要像他们坚守阵地那样,不放弃对核心技术的探索,不放弃对既定目标的拼搏。就像他们靠协同作战赢得胜利,我们也该打破学科壁垒,上下一心、优势互补、同舟共济,在团队协作中攻克技术难关,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支部党员兰云:影片以“边谈边打”的双线叙事,再现了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捍卫和平的铁血征程,深刻诠释了“和平是打出来的”的真理。作为科研院所宣传工作者,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我对“回望铁血征程,凝聚奋进力量,勇担科研重任”的主题有了更为鲜活的认知,也为做好新时代科研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科研院所宣传工作唯有扎根精神沃土,聚焦一线实践,才能真正让铁血征程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科研攻关的奋进动力,为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注入不竭精神动能。

支部党员何梅:《志愿军》第一、二部,我悉数看过,每一次都哭得稀里哗啦。近期上映的《志愿军·浴血和平》,虽然是接近和平的一部,但是依然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无数平凡而无名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和平,小战士通讯员黄继光在被子弹击中后,仍艰难支撑着用小小的身躯堵住了最后一个碉堡的机关枪口,那一刻,黄继光的故事具象化了,无数抽泣的泪水都无法表达内心的震撼。幸运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基本不会出现我们普通人去选择付出生命代价的情景,但其实我们也会面临很多具体的选择,面对个人和组织、得与失......我们真的都做得很好了吗?其实有时也是很惭愧的.......唯有经常警醒自己,常怀敬畏历史敬畏先烈之心,时刻铭记党员身份,铭记领导干部带头作用!

支部党员贾敏:观看《志愿军:浴血和平》,内心深受震撼与洗礼!看到银幕上前线战场的惨烈厮杀令人泪目,看到谈判桌上敌方的咄咄逼人、傲慢无礼令人愤慨。尤其在影片结尾,志愿军烈士遗骸运回祖国,70多年前“为和平而战”的忠魂,照亮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而那些尚未归乡的英雄先烈,更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与敬仰。只有铭记过去的浴血征程,才能真正懂得当下的和平来之不易,只有牢牢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继续砥砺奋进,才能更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永续传承、熠熠生辉。

支部党员杨利娜:这部影片,通过“李晓”和“孙醒”、两个“张孝文”、谈判桌上精准而即时的战况统计和唇舌反击等细节,将谈判桌和战争巧妙结合在一起,完整地讲述了开始谈判到签订停战协议的历程,后劲很大。一则让我为实现民族富强而矢志奋斗的决心无比坚定;二则更加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心胸也开阔了许多。这才对得起无数先烈的奉献和牺牲,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支部党员赵眸宇:志愿军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旗帜。影片中将士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不仅记录着过去的荣光,更照亮了新时代的征程。作为科技战线的“战士”,我们或许没有机会直面枪林弹雨,但同样面临着核心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今后,我将以英雄为榜样,把影片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科技产业服务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应对每一个挑战,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实现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不辜负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支部党员刘娟:看着影片中革命先辈们为捍卫祖国利益毅然决然走向牺牲,再放眼当今的和平盛世,毛主席诗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脑海中轰然回响,正是他们的牺牲,为我们换了新天,致敬!幸运如我们,已经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也许可以在工作需要时牺牲一点个人时间,在社会需要时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在国家需要时勇敢地站出来,用同样的牺牲精神谱写不一样的时代答卷。 

此次活动使院机关第五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大家一致表示,将把从影片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勇担科研重任,为我院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