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波,男,1984年10月出生,贵州桐梓人,贵州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党建科科长,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他把他乡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主动思考、勤勉工作、热心服务、创新方法、努力奉献,为推动梵瑞社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赢得了领导的认可、群众的点赞。
主动请缨,服务乡村振兴
出生在农村的他,对乡村有一种情怀,是农村滋养了他,是农村养育了他,他很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服务乡村,报效乡村,但是,从研究生毕业后,他直接进入省直单位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多少次选派驻村工作队都因为工作原因被留在“家”里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科研人员默默服务。2021年,全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乘势开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不再等待、不再犹豫,没等到领导和妻子的同意,他直接向单位递交主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的申请,但是,申请的背后是上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下有咿呀学语的小孩。父母叮嘱:组织需要、乡村需要,你就大胆干、甩开膀子闯,家里面有我们,我们还健康,一定为你守好“大后方”。同事寄语:你果敢地去乡村大地施展才华和推动乡村振兴,“大后方”有需要随时呼叫我们。
把他乡当故乡,真蹲实驻
刚到社区,同事叫他先熟悉一下环境,休息几天再开展工作,但是他却立刻到社区开展走访调研和查阅资料,第一时间了解和熟悉安置点的基本情况,驻村一个月,他就能熟悉地向来社区调研的人员介绍万人安置点社区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以及发展思路等。驻村以来,他吃住在社区,有时候一个月仅回家一次,一年在贵阳居住的时间不足一个月。他闺女说:“爸爸,你还不回来我都长大了”。他儿子说:“爸爸,你还去农村,我都不理你了”。没回家的周末不是在社区加班工作,就是在其他乡镇或安置点调研学习。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到晚上11点才回家,中午也没有休息,不是在忙工作,就是在埋头学习。社区同事们说:曹书记知识丰富,能力强,大家信任你。他却说:我不过是把你们休息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而已。各级领导来社区检查驻村工作,看见他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的走访日志,对他扎实的工作作风给予高度肯定。
把群众当“亲人”,真帮实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走在社区的大道小巷、商超楼宇,居民们都能和他热情问好打起招呼。每到节假日,他都坚守在服务社区群众的工作岗位上,要么带领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组织文体活动,要么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老党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和他们共度传统佳节。驻村以来他组织开展大大小小文化活动15次,走访“一老三留”人员600人次。按照江口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他带头包保3户防贫预警监测户,协调资源为帮扶户购置护理床、捐赠物资,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即便是最困难的监测户,在他的帮助下,都能够主动带头提前缴纳水电费、物业费和合作医疗费。他还深入群众交心谈心、沟通交流思想,及时了解群众诉求,通过全面了解,有效化解了群众邻里矛盾。“曹书记把社区居民视为亲人,社区居民也把他当家人,经常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主动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社区干部说。
把驻村当事业,真抓实干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始终坚持把建强社区“两委”班子,带强党支部书记,夯实基层党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高质量完成了梵瑞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社区党委和下属五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建设。同时,创新社区治理,探索居民自治积分管理方式,建立东西部协作积分兑换超市,推动社区自治、德治和法治有效融合。组建六支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居安、身安、心安、业安的新兴社区。推动就业服务,指导社区成立劳务公司,与社区“两委”共同组织社区劳动力劳务输出,引进资源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加强社区“微工厂”管理,切实保障社区就业居民合法权益。通过努力,梵瑞社区荣获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来源:院组织人事处
文字:院组织人事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